跳到主要內容區

113學年度 MINT 計劃23_陳雅雯博士

重建腫瘤淋巴轉移之微環境

Reconstruction of metastatic niche in lymph nodes

 陳雅雯 研究員      周秀專 教授

E-mail ywc@nhri.edu.tw
招收學生學籍 ■ 碩士班     ■ 博士班
陳雅雯研究員介紹

       淋巴轉移 (lymph node metastasis) 會降低鱗狀細胞口腔癌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病人五年存活率,由 80% 降為 45%。因此,深入了解淋巴轉移的機制有助於提昇口腔癌病人的存活率。實驗室利用人類鱗狀細胞口腔癌細胞株進行體內淋巴轉移篩選,建立具有高度淋巴管新生 (lymphangiogenesis) 和淋巴轉移能力的細胞株 (Yen, et al. Oncotarget, 2015, 6, 41837)。其中,我們發現口腔癌細胞株分泌的 WNT5B 蛋白及富含有層黏連蛋白-332 (laminin-332) 之胞外泌體 (extracellular vescicles) 在細胞及動物實驗中都被証實有助於淋巴管新生和淋巴轉移 (Wang et al. Oncogene, 2017, 36, 1503; Wang et al. Int J Cancer, 2019)。近來,我們也發現腫腫相關的纖維母細胞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 及腫瘤相關的嗜中性球 (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 會在淋巴結出現。 然而,對於口腔癌細胞如何在淋巴結內建立或教育腫瘤微環境及修飾免疫系統,導致口腔癌淋巴轉移之機制仍未清楚。

       為了研究此一機制,我們首先建立小鼠口腔癌模式,收取不同時間之頸部淋巴結,以流式細胞儀進行免疫細胞分析。利用新鮮的淋巴結組織,進行單細胞基因序列分析平台分析各種細胞的基因表達圖譜。利用組織切片細胞標誌 (histo-cytometry) 技術來分析淋巴動態和腫瘤微環境。組織切片細胞標誌技術是一種顯微鏡分析的方法,可以直接由組織切片視覺化和定量複雜的細胞組成表徵。這個技術是由多抗體染色、高解析度共軛焦顯微鏡拼接成像技術、素像閘控、細胞體積轉換和定量分析所組成 (Gerner et al. Immunity, 2012, 37, 364)。利用萊卡共軛焦顯微鏡進行全景掃描,並利用影像分析軟體 Imaris 分析每一層圖像。組織在螢光染色和影像分析後,其產生的結果會再經由 FlowJo 軟體進一步分析。此一設計可應用於基礎和轉譯領域,可一次擁有全方位細胞資訊,加上轉錄體分析 (transcription profiling) 可重建淋巴結微環境和基因表達圖譜。